深圳将再添“飞地”?!那啥,还有戏吗……

最近两天,《河源日报》的一篇报道,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河源市正式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将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我在河源市政府官网上,找到了这篇报道,截屏如下:

报道主要透露了如下重要信息:河源市发改委已经开始调研,深入到东源县、江东新区、河源高新区、灯塔盆地及相关企业,详细了解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环境、营商环境、重大发展平台谋划等方面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与深圳的产业共建、宜居生活打造、农产品供应、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索河源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工作思路和主要路径。

报道还说,将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这个合作区既是深圳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和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也是河源有基础有条件形成对大湾区功能有效补充、在制度创新上走出一条河源特色合作区模式的重大引擎和有效“试验田”。众所周知,在广东省指导下,深圳和汕尾于2011年成立了“深汕合作区”。经济总量在广东倒数第二的汕尾,拿出西部靠近惠州的4个镇、468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合作(见下图)。

从2018年开始,“深汕合作区”全面交给深圳方面主导,当地7万多名户籍人口将转为深圳户籍,电话区号、邮政编码也都纳入了深圳体系。此外深汕合作区的经济、社会数据,也跟深圳实现了“并表”,纳入深圳的统计公报。

也就是说,“深汕合作区”已经事实上成为深圳的“第十一区”,也被民间成为“东深圳”。熟悉广东的读者应该知道,广东把珠三角分为三个“子城市群”,广州统领“广佛肇”,深圳统领“深莞惠”,珠海统领“珠中江”。后来,为了带动“环珠地区”,三大都市群扩容,广州统领的区域变成了“广佛肇+云浮+清远+韶关”,深圳统领的区域变成了“深莞惠+河源+汕尾”,珠海那边则是“珠中江+阳江”。所以对于深圳来说,存在一个“深莞惠”的小圈子,还存在一个“深莞惠+河源+汕尾”的大圈子。大圈子被命名为“深莞惠经济圈(3+2)”。

2018年,就在“深莞惠经济圈(3+2)”第11次联席会议上提出:推动在东莞、惠州邻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两地(或三地)政府在协商基础上按比例分成。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没有动静,倒是河源走在了前面。其实这很好理解:第一,河源没有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所以更急一些;第二,东莞和惠州毗邻深圳,深圳企业迁过去的数量不少,不急着搞一个区域跟深圳分成;而河源远离深圳,当然更急一些。那么问题来了:深河特别合作区会在哪里?

根据“河源日报”报道的暗示,我猜应该是在东源县、江东新区、河源高新区、灯塔盆地这四个区域内考虑。

其中东源县在河源市区以北,距离深圳市中心直线距离就达到180公里以上(上图),至于灯塔盆地就更远一些。而江东新区、河源高新区则在河源市区南部、东南部,距离深圳稍近一些。那么,河源给出的这块土地,会按照“深汕合作区”的模式,全面交给深圳主导、开发,成为深圳真正的一块飞地(或者第12区)吗?似乎有难度。

“河源日报”的这篇报道说,“将在制度创新上走出一条河源特色合作区模式”。也就是说,不太会简单复制“深汕合作区”的模式。另外,如果选址在江东新区、高新区,则距离河源市区太近,就更不可能完全交给深圳,成为“北深圳”。至于选址在东源县和灯塔盆地,有成为“北深圳”的可能,但毕竟距离深圳市区太远,除了工厂可能过去,其他就比较难了。

“深河特别合作区”的提出,跟深圳的“扩容预期”有什么关系吗?假如有几块“飞地”,深圳还需要扩容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真学习一下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重要文件里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在中国目前的“特大城市”(常住人口500万到1000万)、“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里,陆地面积最小的就是深圳,只有哈尔滨的25分之一、杭州的8分之一、成都的7分之一。近年来,合肥瓜分了地级市巢湖,成都合并了县级市简阳,济南吞并了地级市莱芜,都实现了扩容。那么,定位更高、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的深圳会不会扩容,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我个人认为:河源即便拿出靠深圳最近的区域来做“深河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仍然太远。“飞地模式”值得尝试,但它整体上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城市的发展,资金人口的外溢是分圈层的。即便是一线城市,它的有效辐射半径也很难突破70公里。

深汕合作区距离深圳已经超过100公里,而深河合作区则接近200公里。想想看,天津的滨海新区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开发了10多年都仍然缺乏人气;而上海临港也是同样的情况。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都很难“焐热”自己区域内的重点开发区,深圳怎么可能全面带动200公里外另一个城市的发展?

对于深圳企业来说,东莞、惠州、中山、珠海、广州南沙距离更近,而且都是靠海(或靠珠江口),可以通过海港来弥补交通短板。我相信一定有深圳企业愿意去河源发展,但数量不会很多。更重要的是,太远的合作区基本上只能建成工业区,很难城市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几百万深圳人住到深圳以外,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从扶贫、支持广东省均衡发展的角度,深圳的确有责任有义务帮助“3+2”圈子里的河源发展经济。但这跟深圳扩容的预期,其实是两个概念。

来源:刘晓傅说财经

今日热点 » 深圳将再添“飞地”?!那啥,还有戏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