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三代“和事佬” 传承普法人

  “您别着急,有什么纠纷慢慢说,我们帮您出出主意。”12月4日下午3时,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广场前,王诗文顾不上口干舌燥,一直在给市民做法律咨询。

  王诗文是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爱国司法所所长兼爱国街道调委会副主任,也是一个三代“和事佬”家庭的一员。她已过世的奶奶朱那珠是原湛江市郊区东山公社居委会组长,老人传承人民调解员精神几十载,潜移默化影响了王诗文的父亲王广南。王广南曾任湛江市麻章区人民法院副庭长,退休后被返聘为专职调解员,如今,他又将这份情怀传给了女儿王诗文。

  三代人以化解群众的纠纷、维护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己任,见证着广东普法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热心肠”的奶奶:

  整个社区都爱找她

  “珠姐,你快来说说理。”这句话对王诗文来说很熟悉,小时候,她在奶奶家经常听到周围的居民这样喊。

  朱那珠在东山圩社区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热心肠大姐,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珠姐”。做了一辈子居委会组长的她,主要负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处理。她和社区里的居民几乎都打过交道。居民找她说理,她总是公平公正又不失人情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居民为增收搞起了养猪副业,但猪的排泄物处理却不规范,导致社区里臭气熏天,有两家人邻里关系很差。珠姐见状,分别找这两家人面谈,待两家人冷静后,再组织双方调解。“养猪是必须的,邻里间和睦相处也是必须的,大家互相理解,你搞好卫生,他也不找茬,对吧?”在珠姐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地劝说后,最终矛盾得以解决。

  “阿妈做调解很多时候我都在场,虽然当时年纪很小记不得具体事由,但总能看到群众来时怒气冲天、走时却能握手言和的场景,我就感觉阿妈是天下最厉害的人!”在朱那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王广南也加入了人民调解员的队伍。

  “闲不住”的父亲:

  69岁回到调解一线

  作为第二代调解人,已经69岁的王广南,原本可以在家享受退休时光,但他却“闲不住”,还是想参与调解。

  今年1月,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根据王广南的调解特长,将他聘为工农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不仅能重回一线,还成了霞山区招聘的首名退休法官专职人民调解员。

  “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很开心。”王广南从事法院审判工作20多年,深知调解是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诉前调解是审判工作的必要程序,虽然经常吃力不讨好,甚至还被骂,但他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调解要以事实为依据,寻找一个平衡点切入,力争能调则调,化解矛盾。”王广南这样告诉女儿王诗文,同样,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传承者”女儿:

  耳濡目染立志学法

  在今年的国家宪法日来临之前,王诗文和同事们就一直在为2019年霞山区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忙碌。

  “您拿一份这个宪法知识小册子,回去好好看看,很实用的。”活动当天,她一直在现场张罗着。平时,她除了普法,还要调解市民们的各类纠纷。

  11月底,一宗和老人赡养有关的调解案牵动王诗文的心。“一位100多岁的老爷爷,有4个子女,但一些原因导致老人被送进养老院。”老人有儿有女为什么还被送养老院?王诗文要找到答案。

  “我来养,不过得把老爸的退休金给我。”这边,老人的大儿子说。另一边,小儿子不同意了:“你把老爸的钱都花了,我们不同意。”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可让王诗文犯了难,如何才能在不破坏一家人关系的前提下,让老人老有所依呢?

  王诗文翻阅法律条例,多次和当事人沟通,终于调解成功。老人搬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请护工照料老人,所需要的费用每个月约5000余元从老人的退休金里支出。

  “小时候,奶奶和爸爸只要坐在一起,就经常讨论别人家的事情,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王诗文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长辈们工作总是很忙,她经常被带到爸爸的单位办公室等待,耳濡目染,她也对法律、对调解产生兴趣。原本理科成绩更好的她,在高中选择了文科,立志学习法学。

  现在,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王诗文已经能独当一面,每一次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都让她很有获得感。在她看来,调解时要为双方着想,要思考如何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融合情与理,让当事人更容易接受。

  “我自己参加调解工作后,也时时记挂着案情,处处想着如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突然间,便理解了当年奶奶和爸爸所做的一切。”王诗文说,在成为人民调解员后,童年时最大的困惑,终于找到了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 关喜如意 尚黎阳

今日热点 » 湛江:三代“和事佬” 传承普法人

赞 (0)